2005年11月30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爱心与法律共谱和谐
慕毅飞

  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,严于执法,打击犯罪,维护的正是社会和谐。但打击犯罪的目的,是为了让人不再犯罪。这就要求在普法教育中双管齐下:既要加强教育防止犯罪,也要加强感化防止重新犯罪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,杭州萧山区“普法十姐妹”的出现(11月25日《浙江法制报》),具有击节为之叫好的理由。
    萧山这支普法队伍,由来自公、检、法、司、团委、妇联、教育、新闻等单位的10位女性组成。成立之初,她们的口号就是:用女人的爱心感动生命。一年来,她们在妇女节走访女子监狱,带去礼物,带去问候,让萧山籍的服刑女性感受到家乡的温暖;儿童节里走访未成年人管教所,以母亲和大姐的身份,陪孩子们聊天,谈爱好,谈人生,谈自考,让这些刚起程就触了礁的小船,能够再扬起远航的风帆。休息天、节假日,她们常常活跃在社区法制讲座、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热线和假日学校里……8万多人接受了她们的法制教育。
    在普法领域,高扬“用女人的爱心感动生命”,刚性的法律,由此找到了柔性的传播途径。尤其是对女性和未成年人这样的特殊群体,“普法十姐妹”具有天然亲和力。实际效果证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:再好的教育,都得从接近开始;而奉以爱心,任何人群都是可以接近的。随着女性犯罪率和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不断攀升,“普法十姐妹”谋求的正是普法队伍和载体的创新。从加强教育防止犯罪的角度看,她们具有优势;从加强感化防止重新犯罪的角度看,她们更具优势。良好的普法效果,除了取决于目标与内容的确定,还取决于方法与途径的选择。
    事有不谐,就会有矛盾;矛盾激化,就会酿发冲突;冲突一旦突破法律的底线,就会演变为犯罪。所以,从一定意义上说,任何形式的犯罪,都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。消除犯罪最有效的途径,就是营造社会和谐。因而,法律的终极目的,就是为了在依然和谐的时候维护和谐,在和谐受到威胁的时候保护和谐,在和谐遭遇损害的时候恢复和谐。消除矛盾与缓解冲突,需要爱的滋润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法律,正需与爱心共谱和谐。
    我们既希望萧山的“普法十姐妹”创建更多的业绩,也希望各地出现更多的“普法十姐妹”。